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新闻中心>中心新闻
中心新闻
张天佐:加强机制建设 确保高效运转推动研发体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工作。刚才,我们共同聆听了高部长的重要讲话,倍感亲切,倍受启发,深受鼓舞。高部长的重要讲话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统一认识,并将研发体系建设的思路、任务、重点等具体化、方案化,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下面,围绕贯彻落实高部长讲话精神,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十一五”研发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建立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是适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科学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大家知道,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接近20%。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延长了农业的产业链、就业链和价值链,在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近年来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与“三农”关联度最高、对“三农”带动作用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起步晚,客观上存在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平衡问题,从整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而且这种差距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偏低、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不完整、标准体系不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加工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加工专用原料缺乏、能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企业管理落后等等。存在这些问题和差距,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基础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十五”以来,伴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科研领域的力量日益壮大,支撑了加工行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目前全国已有235所高校设有食品类专业,大部分省级和相当一部分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也建了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室),再加上轻工、商业、粮食等系统的科研院所,以及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设立的技术研发机构,研发力量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体制和利益等原因,这些分属于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科研机构,在研发工作中往往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信息互不相通,课题重复研究,对于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问题,如节能减排技术、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则没有兴趣或没有能力去研究。我们不少科研成果大多是节点式的,缺乏与前后环节技术、设备、工艺的集成配套,无法实现在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为加速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除了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外,还需要有效整合国内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研力量,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进行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分工合理的协同作战。这就是我们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的出发点。

    为落实《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我们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建立了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一批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同时在一些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开展试点,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共同组建研发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通过这两条主线,逐步推进“搭建研发体系”的工作。我们将全国的研发机构分为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特色农产品、农产品加工装备等6个大类,从2007年起分4批认定了一个国家中心和261个专业分中心(包括今天将要授牌和颁发证书的60个单位),并相应建立了6个专业委员会,具体负责各领域分中心的组织协调工作。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依托逐步健全的研发体系开展了一些工作,如筛选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组织申报和实施行业科技项目、开展成熟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制修订部分农产品加工行业标准等,取得了一定成效。正是由于我们搭建了这么一个平台,聚集了国内农产品加工领域有实力、有影响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明显起到了交流信息、取长补短、凝聚目标、共谋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系内产学研结合的程度大幅提高。这一点,得到了有关各方的一致赞同。但是客观地讲,截至目前研发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还是在“建平台”或者叫“搭架子”的层面,也就是把分散在各个层级、不同单位的科研力量整合在了一个体系框架下,产学研合作的力度和深度还很不够,目前的合作还主要以项目合作为主,合作形式松散,很难适应农产品加工技术重大创新的需要。而如何使这个体系真正发挥整体优势,通过有组织的协同行动实实在在地解决各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共性技术问题,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没有完全破解的重大课题。“建平台”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起点,最终的目的是“用平台”,让这个平台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我们今天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如何从“建平台”向“用平台”转型,可以将这次座谈会的任务理解为统一“转型”思想、明确“转型”目标、部署“转型”工作的会议,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努力开启一个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的新阶段。 

 二、进一步明确“十二五”研发体系建设的思路和途径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工作定位

    从“十二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研发体系的作用要体现在为“三个主体”服务上。一是要让农民得实惠。目前,我国农产品产后贮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基本是农民承担,由于这些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损失浪费十分严重,每年仅粮食、蔬菜、水果、马铃薯等作物的产后损失折合近2000亿元。按目前单产水平计算,相当于全国年浪费1.4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同时农产品产后腐烂变质、鸟啄鼠盗、蚊蝇滋生,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尽快提高产后初加工的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农民最现实、最迫切的要求。我们要通过这个平台,引导部分科研力量研究、开发、集成一批适合一家一户农民需要的投资小、易操作、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推荐给广大农民选用,以此减少损失,增加收入。二是要促进领军企业迅速壮大,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比如高部长重点提到的农产品加工装备研发落后、国产率低的问题,就必须在研发体系建设中直接去面对,抓住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这条主线,一个一个产业地梳理技术需求,一个一个环节地解决技术、工艺、装备上的难题。三是要让科研人员大展宏图。要借助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这个平台,让广大科研人员发挥优势,人尽其才,大展宏图。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提出“十二五”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的决策和农业部的部署,围绕各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全面提升体系功能,以重大共性技术的攻关、集成和试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集成化、集约化、模式化技术装备的示范推广,服务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民;以技术、标准、信息等的创新、普及和应用,带动整个行业升级转型;以体系内各类科技资源和企业力量的有效整合,以及国内外的广泛合作与交流,形成大联合、大开放、大协作的新格局。

    (二)建设五大平台,发挥整体功能

    高部长对研发体系建设需要破解的主要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明确了建设“五大平台”的具体要求。这既是实践的呼声、大家的愿望,也是研发体系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必须采取坚决的措施,努力建设好“五大平台”。

    关于资源整合的问题。重点要解决智力资源的整合、硬件资源的整合和重点任务的整合问题。一是整合智力资源,凝聚研发力量。一方面通过横向整合,把相同领域的专家组合起来,建立各个领域的农产品加工专家团队,提升体系的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纵向整合,把技术研发、中试转化、示范应用三个环节的专家、技术人员组合起来,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加快成果转化。二是整合硬件资源,建立开放性服务平台。近年来,我局投资配置的研发设备累计已达5千万元,今年还计划启动中试基地建设项目,并配合农业部重点学科群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的硬件投入。这些资产都属国有公益性质,要整合利用起来,为产业的发展搞好开放式服务。三是整合重点任务,组织协同行动。要立足农产品加工各领域的发展实际,统一开展行业技术需求调研、重大关键技术筛选、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成熟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以及公共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而且每一项工作都要有统一的策划方案、明确的进度要求、合理的分工协作和严格的监督检查。总之,体系运转和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明显体现出资源整合的特点。

    关于信息共享的问题。重点解决体系内信息封闭、不对称和交流不畅的问题,建设网络化、功能化的信息共享平台。一是建设好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信息网站,提升体系的社会影响力。对网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总体设计,分层、分级授权,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与体系内各单位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通过不断地改进完善,使网站真正成为政府发布农产品加工产业权威信息的平台,成为专家咨询服务、公众查询和科企交流互动的平台。二是立足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信息的广泛交流。比如,可以通过组织技术创新论坛、技术咨询与推介会等活动,实现体系内各分中心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取长补短;也可以通过举办研发体系成果展览等活动,将体系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领军企业研发、集成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向社会展示,不断扩大体系的影响力和服务范围;还可以组织体系内的优势单位和专家开展有关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国际交流活动。三是利用好我部已经正式启动的农产品加工行业监测预警体系。按照设计,这个体系的目标是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基本实现分区域、分品种对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原料及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装备、进出口、产业集中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测,并在需要时进行预警。目前这项工作也主要由一些研发分中心承担。这是一件合作双赢的大事,既有利于农业部掌握情况、摸清底数、把握趋势,也是提升研发体系在行业中地位和权威形象的好载体。这项工作要和研发体系的信息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

    关于联合攻关的问题。组织开展联合攻关是我们建立研发体系的基本目标之一。我们要非常注重联合攻关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转化性。通过组织关键领域、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最终物化为重大共性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在实施方式上,要组织好两种形式的联合攻关,一类是以解决公共的、共性的技术问题为目标的联合攻关,在充分把握行业公共需求的基础上,以政府公共项目为载体,通过科研资源的有效组织和财政项目支持予以推动。我们将把行业科技项目、研发体系中试基地建设项目、农产品加工重大共性技术推广项目、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示范项目、农产品加工行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等,与研发体系的建设和公共技术问题的联合攻关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促进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源。另一类是以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为目标的联合攻关,基本方法是由企业提出需求并提供主要的研发资金,我们帮助组织研发体系优质科研力量实施联合攻关。甚至可以推动企业项目的公共化,也就是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将多家企业的共性需求集中起来组织联合攻关,研发资金由各个企业共担,成果也由各家共享。政府项目、公共经费、平台资源等,都可以参与到其中。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使平台的各种资源实现有条件的、有偿的为生产经营第一线所用。这是在市场化前提下积极推进行业科技进步的一种新机制,我们要积极探索开展好这方面的工作。

    关于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实现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对于以企业为主体的分中心来说问题不大,因为其产品结构及相应的设备工艺条件决定它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但对于科研院所和高校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他们的学科建设和人才结构大都是多方向的,研究的内容和承担的课题也涉及多个领域。比如,中国农大食品学院是我们认定的果蔬加工分中心,说明在果蔬加工领域的技术研发能力比较突出。而食品学院作为一个整体,所拥有的专家队伍和研究内容还涉及到粮食、肉类、乳品加工等领域,有些研究成果也居国内领先水平。对此,我们显然不能简单地要求它改变现有格局,只搞果蔬加工技术研发而放弃其他。我们提出专业化发展的本意,是希望各个分中心都能充分意识到自己在研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特色、突出重点,逐步从以往可能存在的“小而全”向“专而精”方向转变,在特定的领域做大做强、做出成效。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变“一片丛林”为“参天大树”。为了加强引导,今后我局在安排分中心的扶持项目时,将把专业化发展程度作为重要的条件之一。也就是说,如果分中心不能在研发体系中高举专业化发展的大旗,只是把国家的投资简单当成本单位科研设施的一种补充,这样的项目是很难得到支持的。

    关于创新应用的问题。高部长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建设这个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解决农产品加工自主研发能力弱、科技与产业脱节的问题。我理解,“创新”应该体现在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机制创新主要是指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在管理上,要充分发挥体系建设三个行为主体,即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和地方农产品加工主管部门、国家中心和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分中心的作用,要实行目标制、责任制、项目制及动态管理与奖惩等机制。在运行上,要针对院所型、企业型两类分中心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运行机制与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发体系的潜能。技术创新在形式上主要是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出强调集成创新;在内容上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需求,合理设计、安排研发体系的各项工作,重点强调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技术与设备的创新。“应用”主要指科研成果的转化、示范与推广。要在细分行业、调整优化专业分中心结构与布局的基础上,系统开展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筛选工作,建立“成熟适用技术项目储备库”,为技术对接与推广奠定基础。同时要多方争取手段,支持研发体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活动,努力把研发体系建设成集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熟化、集成、示范、推广为一体的转化应用平台。

    (三)建立基本制度,确保高效运转

    我们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为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层面的目标任务、分工责任和监督考核内容,将推行三项基本制度。

    一是实行国家中心总责制。国家中心的总责,从宏观方面讲,要有战略导向责任。要综合考虑科技与产业、生产与市场、国内与国外,以及科研与服务、研究与推广等各方面的因素,强化服务行业的目标导向,抓住一些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如重大政策调整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领军企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等,对体系的各项工作进行全盘考虑,做出统筹安排。从中观方面讲,要在建立研发体系良性运转的机制和具体模式方面下工夫,尤其要注意发挥好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将其打造成为农产品加工各行业中最重要的智力资源集中地,实现国家中心与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与各分中心之间的良性互动。从微观方面讲,确定体系的研发方向、阶段重点、年度计划,提出行业监测报告、应急和临时性事件解决方案,以及组织专题调查、研究政策建议等工作,国家中心都应认真研究,统筹作出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中心不仅是我局最直接的技术依托单位,而且要成为整个体系运转的枢纽。

    二是实行专业委员会制度。专业委员会是研发体系发现和凝练行业重大科技问题,促进创新活动和成果产出的重要组织基础。它的运行机制建设,要做到“三个立足”。即立足于人才集聚,把本专业的专家有效地凝聚起来,为行业发展服务;立足于信息交流,加强对行业发展情况的监测分析和资源共享,发挥信息的引导作用;立足于掌握行业高端话语权,切实承担行业科技规划及项目、标准制修订、国外技术引进和消化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工作。与此同时,必须强调专业委员会的权威性、开放性、公益性和竞争性,在权威性上,要看历史的口碑,更要看在体系内的作为;在组织建设上,要以流动性促进开放性,以服务性确保公益性,以绩效考核机制来实现竞争性。

    三是实行研发分中心扶优扶强制。专业分中心的基本定位是专业化发展。专业化发展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要素的最佳组合。因此,各专业分中心,尤其是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主的分中心,要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和专业特长,进一步明确在研发体系内的功能定位,在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领域或环节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形成优势。只有实现分中心的专业化发展,才能做到在合作中优势互补。作为政府部门,我们将尽力争取手段,为各个专业分中心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在具体操作上,将按照差异化的原则,采取扶优扶强的支持方式,加强对专业分中心的引导,促进一批专业分中心走“专精尖”的路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将这么多单位集合在一个大平台上进行整体运转,就必须明确各方面的定位,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制和方法保证它的有效运转。我们还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体系结构优化和绩效考核机制,进行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对于长期不能发挥作用的专业分中心,要采取退出机制,取消分中心资格。 

 三、今明两年研发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经过反复沟通和商讨,我们认为研发体系在“十二五”期间,尤其是今明两年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技术需求调研

    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集成和示范推广,必须建立在满足现实生产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作为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技术为一体的产业,任何一个企业都难免会遇到有关节能减排、副产物综合利用、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技术的制约,有些还可能成为决定企业生存的重大瓶颈问题。如前几年有关部门责令关停了许多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主要理由是排放的废水不达标,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污染了环境。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因此我们认为,深入调研和认真梳理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经常遇到的、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对产业健康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共性技术难题,就应该成为研发体系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调研范围界定在体系内企业全覆盖和体系外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调研工作由国家中心统一组织、协调,制定调研方案,各专业委员会具体落实,根据需要和可能,可分别采取实地调研、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网站查询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技术需求,经过汇总、分析、凝练和专家论证,形成农产品加工业技术需求调研报告,作为技术研发、引进、集成和推广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筛选农产品加工重大关键技术

    前面已经讲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研力量不断壮大。尽管在研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毕竟产出了不少科研成果。然而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那么,如此大比重的科技成果得不到转化应用的原因是什么?是适用性差,还是集成度低,还是政策扶持不够,还是缺乏技术供需之间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大家知道,每一项科技成果的取得,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是非常可惜的。因此,我们的研发体系有责任、有义务去努力消除这种现象。在具体操作上,要将“十五”以来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组织研发的相关科技成果尽可能齐全地收集起来,并与技术需求调研的结果进行比对,根据技术本身的成熟度、与现实生产需要的适应性等,筛选出对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有重要影响的技术项目,按照攻关(包括集成)技术、引进技术、推广技术分类,编制筛选研究报告及其技术目录,以便对我们今后申报行业科技项目、“948”项目和组织成熟适用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推广农产品加工成熟适用技术

    这里讲的成熟适用技术,主要指有利于提高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共性技术,既包括通过研发、集成、熟化以及中试检验和专家论证,可以应用于现实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也包括一些早已被部分企业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但应用面有待提高的“老技术”。推广工作的对象则是数量众多、自身没有研发能力、信息相对闭塞的中小型加工企业,以及从事农产品产地储藏和初级加工的广大农户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根据我局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在政府部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某类农产品加工聚集区中小企业或农村大户建设加工示范线、储藏示范库(窖)的基础上,举办示范推广培训班的做法,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在这方面,需要我们研发体系做的工作,主要是挖掘、甄别、筛选出值得在较大范围推广的成熟适用技术、工艺和设施设备,并选派相关专家积极参与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示范推广活动。当然,我们也鼓励和支持拥有这类技术的科研机构,在体系内外自主地开展推广工作。

    (四)遴选农产品加工各领域领军企业 

    “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是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的一个概念。在《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们把“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确定为一项战略任务,主要是针对近年来国际资本大举进入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领域、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安全造成现实或潜在威胁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我们希望各级政府能够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引导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联合等形式,整合资源要素,实现优势互补,逐步发展成为规模化、集团化、整体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专业化、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与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的有效对接,增强辐射带动农户的能力。总之,要通过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各领域的领军企业,遏制外资大量进入的势头,保护和巩固民族产业基础。在这方面,需要我们研发体系做的工作,主要是在研究确定农产品加工各领域子行业细化方案和领军企业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分领域编制出《农产品加工子行业领军企业目录》。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扶持领军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五)争取农产品加工行业科技项目立项并组织实施

    行业科技项目,是研发体系开展农产品加工重大共性技术研发、集成和推广工作的主要项目依托,也是凝聚体系力量的重要手段。自从2007年财政部设立行业科技项目以来,农业部已经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机械化等多个领域争取到189个项目立项,安排项目资金35亿元。由于农产品加工领域进入较晚(2009年),目前只安排了3个,但是发展趋势较好。去年我局按照科教司的要求,组织相关专家研究起草了《“十二五”农产品加工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规划》,围绕农产品加工节能减排、综合利用、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需要,提出了60个建议项目。最近又按照科教司的总体设计,优选出了20多个项目,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分步争取并组织实施。目前2012年的5个推荐项目已基本确定,参与单位涉及几十家科研院所、高校和骨干企业,其中大部分是我们的研发分中心。今后几年,将有更多的分中心有机会参与到行业科技项目中来。“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而且必然存在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共性技术问题。因此,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正行业科技的主攻方向和项目内容,也是研发体系的重要工作。希望国家中心、各专业委员会、各分中心都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梳理,深入研究,积极献计献策,使我们申报、实施的行业科技项目真正起到凝聚体系力量、攻克技术难题、服务行业发展的作用。

    为了使上述主要任务落到实处,我局将与国家中心签订一个包含今明两年主要工作内容、进度和完成时间的目标任务书。国家中心与各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与各分中心之间,也要在细化任务分工的基础上,建立约束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此外,我局在“十二五”期间还要着力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农产品加工监测预警与国际标准跟踪平台建设工程”等,也需要研发体系的有力支撑。希望国家中心、专业委员会、各分中心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今后凡是涉及农产品加工领域科技方面的情况和问题,研发体系应该最了解、最能说清楚;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和确定的研发、集成、推广项目,应该最符合实际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付出更多艰辛的劳动。

    最后,我还想就地方部门的相关工作提一些要求和建议。近年来,省级主管部门在推进本区域农产品加工业科技进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到目前,对全国研发体系建设工作的参与度还比较低,有些省区市可能只在审核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时才有所接触和了解。这里既有行政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我局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强与各省区市农产品加工主管部门的联系,共同推进包括研发体系建设在内的农产品加工工作。经过近两年新一轮的机构调整,现在省级农产品加工主管部门中,黑龙江、山东、重庆、四川4省市是在工(经)信口,其他27个省区市都在农口。其实无论工口还是农口,我们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的目标和职责是一致的。这次邀请各省区市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来参加座谈会,主要就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同时也把我们组织研发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做法以及下一步开展工作的打算与大家沟通一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协调配合。希望各省区市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争取手段,支持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并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同志们,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的建立,只是完成了初步的基础性工作,借用毛主席的话讲就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道路还很漫长、很艰巨。但是应该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理清思路、认准目标、振奋精神、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希望大家以本次“转型”会议为契机,真正实现思想认识的转型、目标任务的转型、方法机制的转型、行动成效的转型,努力推动研发体系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