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引导生产和加强宏观调控
一、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已逐步、健康地开展,主要集中在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研究。开发应用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农业数据库系统(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农副产品深加工题录数据库等),引进了4个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各省、市、区的信息网络建设增长迅猛,截至2003年3月底,我国涉农网站已增加到6389个,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主要沿海省份,西部地区农业网站数量较少;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研发成果显著,现有砂姜黑土小麦施肥专家系统、水稻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和小麦管理计算机专家决策系统等100多个。农业智能系统平台PAID在全国26省、市和越南得到广泛应用示范,2003年12月在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上获得“世界信息峰会大奖”。农业信息队伍建设及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全国333个地(市)中有260个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占地(市)总数的78%。
农村是个综合的大社会,集农业、工业、商业等各行业于一体。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落后,一方面,农村地理位置、人文和自然环境等条件十分复杂,各地区农村经济状况差别很大;另一方面,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没能得到基层各级政府、技术推广部门、农村各行业相关单位和农民的高度重视,广大农村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农村远程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农村电子政务、村务及商务服务鲜为人知;农村社会数据资源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受地区经济、区域发展的影响较大,发展不平衡;农村信息服务网站增长迅猛,网站涵盖信息种类繁多,但网站内容缺乏行业特色和本地特色,信息源不明确,信息真实性、可信度无法确认;农村购买电脑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农村网上交易正在兴起,但缺少维护权益的公益性平台。具体说来,当前我国的农村与农业信息化存在以下问题:
1.政府在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上的主导作用有待加强。政府在宏观调控和政策制订上的主导作用会影响到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
2.缺乏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的投资主体。从信息化不同阶段上看,前期主要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引导资金,中后期主要以企业投资为主体。由于信息化所需资金巨大,企业投资因短期回报率较低而缺乏积极性。
3.农业与农村管理体制不合理。旧的管理体制造成部门职能不清、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秩序混乱等问题,如农业网站内容缺乏行业特色或本地特色,内容泛泛,面孔雷同,缺乏权威性和准确性。
4.信息标准化水平不高,信息共享体系不健全。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农业与农村信息采集、处理、交换和应用程度较低,特别是没有形成资源共享体系,出现最终用户和信息传导梗阻现象,这就大大阻碍了信息化建设进程。
5.农民的实际收入和整体素质较低,农村信息化人才缺乏,研究力量分散,影响了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和普及。
二、对策
加快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工作,应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用信息引导生产和加强农业与农村宏观调控的轨道上来,从农业与农村信息体系、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等方面全面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整个农业和农村的渗透和应用。具体说来,当前我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制订战略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有关部门牵头制订统一的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包括不同阶段(短、中、长期发展规划)、不同层次(国家级、省市级、区县级等)、不同地区(城郊地区、远郊地区、偏远山区)和不同对象(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农户等),制订可行的实施方案,包括投资主体、实施部门、实施对象、实施步骤、责权利划分等,内容主要涉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制订等。同时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避免低层次重复建设。
2.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标准化建设。按照“集中、统一、规范、效能”的原则,集中建设统一兼容、资源共享、高效适用的各级网络中枢软硬件平台环境,形成全国统一、规范、畅通、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
3.建立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系统。合理布设信息采集点,科学制定信息采集方案;建设农业基础数据库群;充分利用传统新闻媒体发布信息;开发完善各级网络中枢的信息发布服务功能,建立大型专业化门户网站;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立农业信息咨询联动呼叫系统,为农民提供联动式综合信息咨询服务。
4.信息化软硬件产品开发与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合农业与农村领域的信息化产品,如电子农务、电子政府、电子商务、农业企业管理系统等,并广泛开展示范应用与推广,加强产品服务意识,提供信息增值服务。
5.建立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开展人才培训和信息咨询。建立完善的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通过不同通信渠道(计算机网、广电网、电信网),为不同用户(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农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管理信息、生活信息等)。(作者:杨宝祝 冷剑阁)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2004-08-27)